不同的场合该如何泡茶?(原创)
“各种泡茶情况”分成使用场合的不同与饮用目的不同
第一种场合,几位朋友来家做客,正式泡一壶茶招待。
第二种场合,几位朋友坐一下就要走,每人用盖碗奉一杯茶。
第三种场合,今天举办某一项目的开幕式,数百人与会,备个大桶茶请大家喝茶。
第四种场合,单位里供应同仁整天的用茶,泡桶双倍的浓缩茶让大家兑着开水喝。
第五种场合,家人出去郊游,准备一瓶茶水路上解渴。
第六种场合,办公室或书房里,一边做事一边喝茶,一边读书一边喝茶。
第一种饮用目的,为了鉴定多种茶彼此间的质量差异,实用鉴定杯组,在相同的水温、用量与浸泡时间下,看看它们的茶汤表现。
第二种饮用目的,为了欣赏一泡茶,使用最适合这泡茶的水温、茶水比例、冲泡器质地、浸泡时间、求得最高品饮效果的茶汤。
无论哪一种场合或哪一种目的,我们在泡茶时都会提到“用多少茶叶泡多少水”,也就是茶水比例的问题。
使用“国际评茶鉴定杯组”或“大桶茶”的时候,我们会经常听到“3g茶叶泡150cc水”的话语,又称为2%的茶水比例。
而谈到“盖碗奉茶”使用“含叶茶法”的时候,又会建议大家用1.5%的茶叶比例。
实验结果表明,使用水量1.5%的茶量,以适合它的水温浸泡10分钟,茶水内的水可溶物质已充分溶出,这时的浓度不但接近于一般人喜欢的程度,汤温也降到可以马上饮用的时候,在茶汤与茶水不分离的情况,慢慢饮用也不致于变得太浓。也称为“含叶茶法”。
1.5%的茶水比例是可以应用在“国际评茶鉴定杯组”或“大桶茶”的,只是前者在评茶过程中茶汤容易变得太冷,而在后者有无法补救茶叶质量的问题。
在使用2%的茶水比例在“品茗泡茶法”上时,必须熟悉当时茶况所需的水温与浸泡时间。如遇到该泡茶叶的原料太粗老时,可提高水温或增加浸泡时间。
可是,使用小型壶泡茶时,我们会常说“用1/3或者1/4壶的茶量”,又不能以百分比来形容茶水比例了,为什么呢?
因为无论1.5%或者2%,都是准备泡一道的茶叶用量,如果想连续泡几道,如泡五道,那就使用“小茶壶法”。将茶量放至壶中的1/3或1/4(依茶叶松紧的程度),这样的置茶量大约是“评茶鉴定杯”的5倍,所以第一泡的浸泡时间要缩短成1/5,也就是1分钟左右,泡数也增加到5道。
综上所述,1.5%的茶水比例是经济型的用茶量,2%的茶水比例是较易调节茶汤质量的用茶量。小壶茶的茶量是可以连续冲泡数道的用茶量。
为什么前者用茶叶的重量,后者用壶容积的占比来决定置茶量呢?
因为前者水多茶少,容易目测茶叶的重量,而水量往往是已经知道的;后者重点放在茶与壶容积的比例,用茶重来评估反而不容易。
例如一般办公室的杯子有效容积约200cc,若使用1.5%,其置茶量算法:200cc X 0.015=3g ,如果使用2%,则是:200cc X 0.02=4g;前者浸泡10分钟以上饮用,后者在5,6分钟间自行控制。3g、4g的茶量是很少的,想浓一点就加一片茶叶,想淡一点就拿掉一片茶叶。
~